石藝者,一般意會是石刻藝術的簡稱,再而直接一點,就是石之藝術。石藝,是筆者將行內俗稱「巧雕」改名換姓的時髦叫法。「巧雕」,可以視之為「高技巧另類雕刻」,也是運用石頭上不同「巧 (顏) 色」加以發揮塑造。比起「石匠按步就班的雕刻」或「隨心所欲的雕塑」,其挑戰性,無論過程,難度和層次,相對較高。這也是為什麼筆者在翻譯成英文時直接稱之為「STONE ART」,以別於「石雕 STONE CARVING」和「雕塑 SCULPTURE」。
石藝也好,巧雕也罷,要求的是雕刻家盡情發揮本身才華,將一塊不同顏色的天然彩石,透過「以畫入石」的雕刻手法,塑造成一件立體或半立體的藝術品;其整個創作過程所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例如石質或顏色的突變﹐固然有賴作者天賦般的機智與技巧來解決,其成敗的關鍵也經常受限於彩石的結構,導致部份作品的完美程度最終都難免受制於天命。這便是石藝的精髓,亦是石藝之道。毫無疑問,身為一位真正的壽山石藝術家,所響往又足以回味的正是石藝之道的箇中玄機;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充份的勇氣與當前的大氣候劃清界線:不以石材的名氣分高下,不要被石材的好壞牽著鼻子走,換言之,不要做賣身 (材料) 不賣藝的雕刻者。
說到「壽山石藝、舉世無雙」,所有的業者都會引以為傲、為之雀躍。然而要擁有如斯榮譽絕非傳統壽山石的賣點「晶瑩剔透、溫潤可人」可概括。因為世上成千上萬種石頭中,具備亮麗、可愛、稀罕等類似條件,為數不少。唯有「以藝掛帥」,突顯「作者之特殊專業、創作才華 ; 作品之巧奪天工、意境內涵」的區別,晉身特藝品的壽山石方能當之無愧。無疑要躋身國際藝術殿堂,不能只爭朝夕,要圖長遠之計 ; 誠如以上分析,必須雙管齊下,一則樹立作者的專業性,再而突出作品的優越性。從事壽山石藝術工作,無妨借鏡於「八閩瑰寶」作者陳維棋先生提倡的「因石生情、因材命題、因色取巧、因形構思」; 量度壽山石藝術品準則,可以參考筆者主張的「色彩對比鮮明、佈局清晰自然、技法純熟精細、意境發人深省」。雖然兩者分別針對不同對象,但所釋放的指引和含義,實在是息息相關:
因材施藝、佈局明朗 -- 因材命題,物盡其用,全面發揮各種不同石材的用途,好比「田黃」宜採用「薄意」雕法,「旗降」「牛蛋」適用於圓雕人物,而「山秀園」多採用山水題材。作品完成後的效果將顯得份外清晰明朗,貼切得體。
色彩繽紛、吸引奪目-- 兩者均強調色彩的運用和明顯的對比,應盡量利用每一處不同的色彩,並間接說明兩種以上顏色作為「獨一無二」成因的重要性; 令收藏者在視覺上大飽眼福,而在心態上則充份滿足。
造型突出、技巧靈活-- 因形構思,隨機應變,經過選石相石、鑿胚定局、去留自如、除污化垢、細刮精修、磨光燙蠟的創作程序,藉著純熟技巧促成佳作面世。
動之以情、追求意境-- 因石生情,以靜制動,藝者必須投入情感,憑想像,用心思,作品如有神助,栩栩如生,所表達的意義及產生的影響,足以跨越時空領域,達到最高意境,發人深省,歷久不變。
總而言之,「壽山石藝、舉世無雙」的重點,在藝而不在石﹔壽山石未來要走向世界,就應傾向「賣藝不賣身」。舉世無雙所突出的‘舉’字,即是高高在上也。能高高在上,受世人推崇,背靠的是重要而又難得的因素:
無比珍貴-- 壽山彩石是寶貴的天然材料,也稱軟玉,其質地硬度與色彩組合特別適合別樹一幟的藝術創作。到目前為止,此類彩石主要產於中國。
特殊藝術-- 其從藝者的工作條件和天賦技巧非一般石匠和普通雕塑家可比,只有中國擁有這方面的特殊專業人才。
舉世無雙-- 一件成功的壽山石藝術品就恰比一幅立體的天然彩色圖畫,是永遠「獨一無二、無可模仿」。反觀其它大部份藝術品正面臨日益嚴重的仿制、複制、重造、偽造、偽証、限量版種種不同挑戰,其後果不難想像,亦勢必帶來市場的波動和調整; 由於舉世無雙的壽山石藝能徹底滿足收藏家「唯我獨有」的自然心態和天生欲望,其潛在價值將備受更多世人關注,進一步在藝術舞台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路程可能迂迴漫長,但最終都能夠實現,卻是必然的。
(二零零五年聖誕節寫於香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