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5, 2013

何其「巧」也

※ 作者﹕ 許鐵民〔香港國際壽山石協會秘書長〕

壽山石因色彩繽紛悅目,材質晶瑩溫潤而得享盛名。曾貴為清代王室藏珍的壽山品種石「田黄」近年來深受收藏家重視,其造價累創新高,方興未艾,造成其他各種壽山石水漲船高,備受矚目。歸根究底,種種因由均緣於美石的特色,而壽山石的另一特點「巧」卻長期被冷落。事實上,業內部份行家雖然明白「巧」雕的奧妙及價值,但絕少作為宣傳的重點,導致市場一面倒側重「以石為主」的局面。

說到壽山石的巧雕藝術,對剛接觸的愛好者來講,大都有「何其巧也」的感覺。至於「巧」的程度,大致上,又可以分為「大巧」和「中小巧」。所謂「大巧」者, 就是能「化腐朽為神奇」,做到真正「巧奪天工」的境界,同時應具備「五不」要素:不可預設、不可強求、不可控制、不可模仿、不可思議。而要達到「五不」的全部條件,絕非雕刻者本身能支配,必須有「天意」的造就。因此絕大部份的巧雕只能歸納在「中小巧」領域。經過多年參悟領會,去蕪存菁,筆者因而整理出「六巧之說」;「巧色」‥不少於兩種顏色;「巧思」‥設計上用足心思;「巧工」‥以畫入石,以刀代筆;「巧形」‥自然勻稱,可愛別致;「巧妙」‥百看不厭,令人陶醉,或意境內涵,發人深省;「巧合」‥看似上色接拼,有難以置信的效果。除了理論上的「六巧之說」,加上將近三十年在海外辦展的體驗,筆者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正處於起跑階段的巧雕藝術,面臨當前藝術品市場真偽難辨的現象,憑著難得的「獨一無二,無可模仿」,以及能絕對滿足收藏者「唯我獨有」的兩大優點,勢必引起更多世人的關注,並且會受到越來越多藝術收藏家的歡迎。

本文標題「何其巧也」,除了直指「巧雕藝術」,也要說明,筆者碰巧在二零一一年五月份重訪台北故宮愽物館,參觀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赫然發現其簡介有「天人合唱的巧雕」等字眼,同時也提及巧雕的歷史有三千多年之久,遠比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的壽山石更加悠久。由此可見,壽山石業界絕不應該把焦點停留在材質的優劣,理應在「巧雕藝術」方面多加探索,作為另一個大方向加以重點推介,起到並駕齊驅的作用,使到整體價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