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2, 2010

也問「壽山石有沒有文化?」

作者﹕许铁民

任职福建日报的何光锐君是笔者相当佩服的一位精于艺术评论的有识之士。何光锐君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壽山石有没有文化?”,内容大致上是说:壽山石业内有不少人士将鉴定石种的工作视为天大本事,时常沾沾自喜,夜郎自大,未免坐井观天,固步自封;而部分为商者,更是黑箱作业,正邪难分,令人无所适从,望门兴叹。文章写到结尾的时候,笔锋一转才蜻蜓点水般提到稍感欣慰的是,跟其他工艺品,艺术品相比,壽山石兼备视觉和把玩,二者合而为一的特殊文化。

必须再三声明,笔者对何君原文“壽山石有没有文化?”只记得部分内容,单凭仅有的模糊记忆,需要依靠一些联想,方能自行扼要地写出个大概。印象中何君的原文,行云流水,有如其人,温文尔雅,字里行间,嬉笑怒骂,看似轻描淡写,漫不经意,实则暗藏哲理,字字珠玑;足以令当事人哭笑不得,而旁观者则心花怒放。笔者对该文见解,难忘兼赞赏之余,也深有同感,同时认为所谓壽山石文化,自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业界的主要论调依然停留在老生常谈,东抄西袭的阶段;更往往犯上笔者眼中的“艺术戒”——“人云亦云、推波助澜”,“言过其实、物非所值”,“巧立名目、故弄玄虚”等戒条;并且绝少客观而理性地从非既得利益者的立场去分析及释放崭新的观点。

众所周知,文化是离不开文字的传承,也就是离不开文人的歌颂。事实上,壽山石的真正崛起,严格来说,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相关的考究文献并不多见,起因是采用前人说法“一两田黄三两金”及“清朝皇帝御用”作为推广之道并取得初步成效,然后再加上其他因素,比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以及独一无二、无可模仿的特质,近几年才逐渐导致越来越多学术权威的重视,包括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北京故宫博物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在内的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造就了一扇扇文化大门为之而开的趋势。所以只要壽山石业者肯面对现实,继续努力,集中发挥专业精神,认识到本身文化底蕴的不足,勇于放下身段,礼贤下士,借助各方文人学者之手,散播各式各样的文化种子,毫无疑问地,将很快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灿烂辉煌的时光。

总的来说,壽山石文化是与文化人参与成正比的,如何吸引更多文人学者参与其中,共襄盛事,甚至携手缔造历史,除了继续不断强调美石的珍贵性,业界也应该意会到要及时探讨和宣传石的另一面貌,即是其创意的重要性,也就是长期被低估的艺术价值和魅力,藉此为文人雅士提供更多的丰富素材,起到口宣笔传的作用,鼓吹文化之风,开拓艺术之旅。至于如何鼓吹?怎样开拓?就有待笔者在下一回“壽山石算不算艺术?”才进一步交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