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12

也問『「翠玉白菜」當真價值過億?』

※ 作者︰許鐵民 (香港國際壽山石協會秘書長)

筆者是一位偶而上網者,最近才發現一則相當感興趣的信息, 出自廣卅日報於今年初發表的一篇文章『翠玉白菜當真價值過億?』。該篇文章由兩位記者卜松竹與吳聿立共同撰寫。報道的對象, 總共有四位文化藝術界的專家學者。

其中的一位, 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高兆華評述的重點, 三句不離本行, 說的是「料」和「工」,特別強調, 如今幾百萬的玉石材料可輕易地將「翠玉白菜」比下去。

顯然, 高大師如此高見, 要以材料好壞來斷定作品價值, 恰恰犯了筆者經常掛在囗上的雕刻家大忌「賣身(材料)不賣藝」,也印証著當前一部份所謂雕刻大師, 以依賴名貴材料而抬高身價的不正之風。

另外一位玉石學家王春雲, 不但深入對「翠玉白菜」的青、白、黃三種不同材質及應用一一加以分析, 並且估計, 在未考慮歷史文化種種價值的情況下, 一顆全新現代的同等翠玉白菜,其拍賣成交價可高達人民幣兩億元。筆者認為, 有著不同國情的大陸拍賣行業, 要達到兩億的拍賣價的確大有可能; 而如果是採用國際層次拍賣, 卻必須具備歷史文化等價值含量方可達致。

翠玉白菜


還有一位, 丘志力先生, 直言不諱地指出, 「翠玉白菜」是否國寶, 有待商榷, 應該由文博界人士說了算,而其價值多少 , 博物院的單方面宣布, 難以服眾, 需要通過專家小組評估。丘先生此番見解, 難免令人感到過於武斷, 流於霸道。但是一旦了解到丘先生原來是文博界一員,其言論只不過是建基於既得利益者的立場, 也就不難明白為何丘先生會有這般過份自我膨漲的心態。身為文博界教授職稱的丘志力, 完全忽視了, 台北故宮份屬中華民族的藝術寶殿,能為其把關的專家學者還會少嗎!? 而所代表的權威性還不夠份量嗎!?

最後一位是相對有足夠資格評價翠玉白菜的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處長蔡玫芬。蔡玫芬表明, 巧雕 「翠玉白菜」本非「國寶」級別, 因長期受到觀眾熱烈追捧的緣故, 終於在去年入選國寶大展, 並在”國寶全動員”的公眾票選中獨佔鰲頭, 成為寶中之寶。至於其種種優特點, 蔡玫芬亦娓娓道來:

從材料上言, 的確算不得頂好......但其價值, 主要體現在「巧思」和歷史文化內涵上......材料本身的缺陷通過創作者的用心和創意, 轉化為有魅力的藝術品。或許有時人們會覺得, 這件作品純為一件寫實之作, 並無「升華」。但如果細心觀察匠人的佈置,則會體會其苦心孤詣的設計意圖。從工藝上說......也算得「上上之作」,是體現了當時民間工藝美術創作水準的作品。

總結以上四位專家的意見, 前三位雖然也有提到作品藝術性和歷史文化的價值觀, 然而評論重點均聚焦在狹窄而有限的個人視野及空間, 是為最大的不足。 蔡玫芬不愧是台北故宮方面的專家, 所提出的相關點評, 無疑是一種徹徹底底的剖析, 足以令人一新耳目, 心領意會。筆者花了半輩子時間, 鑽研巧雕藝術, 不妨班門弄斧, 稍作補充----

從大處看, 巧雕「翠玉白菜」能不斷吸引越來越多世人的眼球, 主因離不開一個「巧」字; 從細處看, 可參考個人的 「六巧之說」,即;

「巧色」;不少於兩種色彩;
「巧思」;設計上用足心思;
「巧工」;以畫入石, 巧奪天工;
「巧形」;自然勻稱, 可愛別緻;
「巧妙」;百看不厭, 發人深省;以及
「巧合」;看似「上色接拼」, 難以置信。

至於問到『「翠玉白菜」當真價值過億?』,答案是「無可置疑」。環顧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珍, 成千上萬, 動輒過億人民幣。如今「翠玉白菜」位列國寶之首, 價值之高, 不言而喻; 差別在於多少個億, 或幾十個億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